1. 星空财经BlockGlobe首页
  2. DeFi

想做UBI的Circles大概率会失败,但这才是它有意思的地方

想做UBI的Circles大概率会失败,但这才是它有意思的地方

周末circles这个新产品的出现,给了我一点新的启发。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项目,可以先读odaily的这篇介绍文章简单点说,它希望通过(1、让每个人发币,(2、让发币的人选择互相信任的朋友即可等值兑换彼此的代币,试图来创造一个新的网络,最终通过这个网络完成UBI全民基本收入的愿景。

如果你很早就关注了橙皮书,那你大概会记得,其实我们早两年前就写过了「让每个人发行自己的代币」这件事。当时我们甚至想出了一句很好的slogan,叫: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token

但是,个人代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什么行得通的、真正产生价值的使用场景。 这一点到现在依然如此。今天我认为大部分个人代币依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,让每个人发币,也跟让每个人发明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一样,不见得是件有意义的事情。

因此,circles希望通过这种个人代币的方式去实现UBI,实际上是同时把两件不确定性极高的事情拼在一起。我个人认为能做成的机率很小。但circles有意思的地方其实不在于UBI,也不在于个人token,而是它成功做到了一点:让圈内的用户跟风玩起来了,而且用户边玩边心甘情愿的导出自己的关系链。

传统互联网,特别是做社交产品的创业者,应该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。今天微信是所有社交产品避不开的大山。无数人觊觎微信的关系链,每过一段时间,也总有一款新的社交产品在朋友圈刷屏,每个人发着自己的二维码四处奔走相告,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加个好友。通常这类产品的标准结局是:在三天、乃至一周的时间内,每个人都玩的很嗨,也在新的产品上加上了好友,然后更长的时间过去后,新产品很快就凉了,大家又回到微信继续聊天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新产品出现,从微信手中导出一部分的关系链,然后建立新网络,慢慢不太有人继续用新产品,新网络逐渐死去,于是好不容易沉淀下来的关系链马上就死了。如此这般,周而复始。上一款这样的产品,应该是画音?

这样循环久了,你很容易觉得微信的网络是无法撼动的。我能想到唯一算成功的例子,也许是头条?很多时候你使用头条系的产品,可能都会惊讶的发现它知道你那么多的好友关系,哪怕你似乎从未透露过任何一点信息给它,通讯录权限也做了限制并没有开放,但它就是知道谁是你的好友。据说头条在这方面是用了大量的trick才挖掘出这些信息的。

circles有意思的是,用个人代币互相兑换的方式,营造出了一种投机性或者游戏性的机制,让大家愿意跟风玩起来,同时把散落在twitter、微信上这些不同的社交网络上的关系链导到去中心化的世界——也就是跟一对公私钥映射起来。本质上跟流动性挖矿的玩法是一样的,用投机带动群众参与,特别区块链的方式。

每个人都知道社交网络最大的壁垒是关系链,circles能不能做成UBI并不重要,但显然这是个很好的冷启动方式,很适合拿来做关系链的导出,把这个链条从大公司手里收回来还给用户,让公私钥为主的DID能掌握真实的关系链。

但导出了关系链,然后呢?互联网社交赛道上很多产品也做到了这一点,最后不也都GG了?

我觉得去中心化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。假设现在有一个真·DID产品(circles我不确定到底是不是,也许可以是Maskbook?),它也像cricles这样通过某种方式(不管是不是个人代币或者UBI)获得了传播,引发了关注,让人们把自己的关系链导到了以公私钥为主的新一代的去中心化ID,那么即使它最后产品的愿景没有实现(比如circles没有做成UBI),但因为是去中心化的,ID和身份完全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,后续其他的产品,能不能复用这套关系链,去完成从零到一的冷启动?

也就是说,真正有意思的是失败后的故事。以后新一代的社交产品,如果每个都能以这套DID为基础设施,去构建更好玩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,而不用担心从零到一的时候怎么去跟现有这些掌握了关系链的巨头(比如微信)去做竞争,这会不会让社交网络产品没有了准入门槛?

在微信这种更封闭的系统里,用户怎样有动力去自发po出自己的关系链,并且这套关系链不是掌握在另一个公司手里,这个公司的产品死了关系链也就死了——我觉得circles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动力,就是个人发币,然后你为了让自己的代币有价值(或者说是至少“看起来”有价值),就去主动导出自己的关系链,这是一个用户层面的新发展。

我记得几个月前balajis在twitter上发起过一个众筹,希望有开发者做一套twitter关系链的导出,让大V离开twitter也能联系到自己的粉丝,甚至能通过邮件的形式向这些粉丝收费提供服务。但最终因为twitter API的限制,似乎也没有什么成果。

上周李阳写的访谈Maskbook的文章,认为他们是以一种特洛伊木马的方式,寄生在现有的社交巨头身上完成生长。我觉得形容得很贴切。circles的火爆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釜底抽薪的可能性。放眼望去,好像越来越多crypto圈的人开始意识到,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的路径,似乎莫过于对现有的社交巨头抽筋剥皮。

老实讲,我非常乐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。

值得阅读的文章

Paradigm’s story

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alexkonrad/2020/10/18/these-young-investors-betting-big-on-crypto-are-taking-harvard-and-stanford-along-for-the-ride/#37e748b64212

@Leon:一直很低调的Paradigm接受了福布斯的采访。即使是我们行业里最好的VC之一,在外界眼里依然是半信半疑的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也是宝贵的机遇和时间窗口。

Doing Old Things Better Vs. Doing Brand New Things

https://a16z.com/2020/10/18/doing-old-things-better-vs-doing-brand-new-things/

@Lin:人们总是短期高估一项创新给存量产业带来的效率提升,长期低估它给世界带来的增量变化,比如,更好的生产关系组织形式…理解电力能够让蜡烛更亮远远比电脑和互联网更容易,正如现在,区块链对已有的支付网络成本的优化,对很多人来说,要比想一个完全由用户所有的网络更好理解。新的范式转移产品和服务在诞生之初,常常看起来要么完全不符合常识,要么太慢,要么太贵,但是,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,往往是这些基础性创新。

Turning a page in Ethereum JavaScript history

https://medium.com/nomic-labs-blog/turning-a-page-in-ethereum-javascript-history-4ec89136fccc

@沙漏时间:以太坊用到大量密码学算法函数,而此前JavaScript语言中的密码学算法大多基于node-gyp组件的依赖项实现。这带来了问题:建立项目的时间太长、必须使用原生开发工具、错误调试困难等。NomicLabs宣布发布为以太坊设计的JavaScript密码学算法库ethereum-cryptography,以摆脱对node-gyp组件的依赖。

Solidity 编译器存储泄露 Bug

https://www.certora.com/blog/corruptedStorage.html

@郭宇:智能合约开发并不简单,首先开发者要了解 EVM 和以太坊的各种概念深入了解 GAS 消耗的原理,其次以太坊、EVM 和 Solidity 还在快速进化中,最后开发者还要了解并能绕开各种语言安全「坑」。这篇博客介绍了 Certora 团队发现的一个略严重的 Solidity 编译器 Bug,在特殊的情况下,操作字节数组会引入错误的存储数据写入,轻则造成额外的Gas消耗,重则引发逻辑错误。

关于STO的一些思考

https://roamresearch.com/#/app/RoamCrypto/page/10-06-2020

@Hope:这个已经被炒作过的概念是否还有机会起死回生?

 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星空财经BlockGlobe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橙皮书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JBOOnbGm6sMeNdaNVL7uQ